【環島行】2006.06.17行前說明會:初踏生態殿堂,心沾染一身愁(003)
日期:2006/6/17(六)
事件:環境苦行─行前說明會
路徑:台北土城→新竹新豐→通宵隧道→台中沙鹿→靜宜大學生態館→新竹→台北土城
當我來到靜宜生態館時才十二點多,由於行前說明會是一點半才開始,所以我便先在館外四處閒逛,看看生態館四周的花花草草。
直到一點半,才進生態館參加行前說明會。
或許是我原本對這場行前說明會有著極大的期待,所以,對整場說明會下來,得到關於「天氣熱要多補充水份」、「如何避免腳長水泡」、「學會目前募款及籌備的狀況」、「活動當天會分,每組會輪流負責當值日生......」、「到每個點會聲援當地的環保團體」......後,總覺得好像還缺少了什麼樣的感覺?
心,仍然覺得有點空空的。當我試著想抓點感覺填入心裡的時候,卻只抓到「抗爭」、「聲援」這樣的情緒?
心裡不免浮現出「我們這一路走下來,是不是沿途都要去一直做抗爭?」。
不知為什麼,這讓我第一個想到的畫面竟然是電視上常出現的肢體暴力衝突、流血、爆動及憤怒的人群?
此時,突然覺得,即將來臨的這場環島行,是不是跟自己原本預計的方向不同呢?要不,現今怎麼會在聽完說明會後,有種失落的感覺?
或許是自己一向沒有接觸過這樣的領域,所以刻板印象中,對於有可能產生激烈衝突的活動或抗爭,通常都會夾雜著極大的憤怒和不平。這不是我所喜歡且願意去接受的情緒,所以,通常示威抗議的團體、場合、甚至議題,我向來都敬謝不敏。
會有這樣的感覺,或許除了個性使然之外,我想,也跟媒體每每報導抗爭性的新聞時,播出的畫面總是抬棺、撒冥紙、丟雞蛋、擲蕃茄,更甚者還有摔魚抗議的畫面有關吧。
[註1]
每次只要見到這樣的抗議畫面,心情就會極度的感到沉悶。想到:
為什麼要抬棺、撒冥紙?
讓亡者入土為安不好嗎?一定要讓他們往生後也不得安寧嗎?
為什麼要丟雞蛋、擲蕃茄?
這世上還有好多人沒有東西吃,為什麼要浪費食物?
他們在丟擲的過程中,一定沒想過一顆雞蛋是蛋雞多麼辛苦才生出來的,也一定沒有想過一顆蕃茄的成長從開花到結果、從結果到成熟是要花很多天才能長大,而它原本可以成為食物、成為身體的能量,而今一扔,啪!蛋碎了,蔬果爛了,它們卻只能成為一地的髒亂和垃圾。
為什麼要摔魚?
難到是魚不會叫痛?是真得不會叫痛嗎?還是其實牠的痛,摔的人跟本無法體會,也感受不到,只因破了腦袋的不是他、鮮血直流的不是他、痛處不曾傳過製造傷害的人的神經,所以,他摔魚,他不痛,但魚被一旁圍觀的民眾撿回去要煮來吃,他卻感到心痛而制止,只因失去了魚,便會失去了做秀的工具,魚在他眼裡[工具]的身份更甚於牠是一個[生命]吧!
雖然自己有時總是會想太多,但不可避免的是,當下的情緒真得有點低落,或許是即將面對一場自己完全不曾經歷過的旅程,而旅程未開始前,打開的入口,我看到的卻是濛濛的一片,它沒有秀出未來的終點在哪裡。
而再九天這場旅程就將要開始,目前報名的就有兩百多人,其中全程參加的就有四十八人。
雖然今天參加說明會的人看起來沒有很多(不足全程報名的人數吧?),但最後還是有到戶外教搭帳棚,且行前說明會也比預計的早一個小時結束。
當下午四點離開靜宜大學,直往北回程時,一路上風吹著心,期望可以把一些無形的憂愁塵埃好好的吹離。
[註1]抬棺、撒冥紙、丟雞蛋、擲蕃茄,摔魚抗議......等,並無出現在行前說明會的內容裡,只是作者在聽到活動行程中,要至各地聲援各團體,並召開記者會時,由以往電視或平面媒體所接收的訊息印象中,所想出的可能發生如以往媒體上出現的全武行畫面,而替未來的活動感到憂心。
─續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